让历史“活”起来! 周口新添三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
历史会说话吗?会的。
现存的历史文化街区,会“告诉”你某一时期的建筑风格、人文风貌、社会状况,透过这些历史文化街区,我们才知道“今天”是怎样来的,“过去”又是什么样的。
日前,我省公布了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名单,共计6片。其中,3片在周口市,分别是:周口市周家口南寨、周口市老淮中(淮阳中学)、周口市黄泛区农场场部。
8月9日,记者探访了位于周口市的历史文化街区,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,追寻隐藏在繁华城市里的历史古建筑。在川汇区荷花路北段,三三两两的老人习惯性地坐在门前,摇着传统蒲扇纳凉。而他们身后的房屋,木窗、飞檐、青砖,呈现的是民国乃至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。
这里,便是刚刚被遴选为河南省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的“周口市周家口南寨”。众所周知,周口原名“周家口”,历史上曾因漕运而著称,周口也是一座由渡口、码头而衍生的城市,现在的周家口南寨,便是周口城区的最早雏形。
罗氏老宅、李家当铺、张国华商铺……这里现存的历史建筑就有18处,另外还有省级文物1处、市级文物4处,一般文物7处,历史街巷11条。
当踩着红石板,穿梭在狭长的古老胡同里,真的就像在穿越历史时空,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木一草,甚至雨后细微的苔藓,都透着厚重和沧桑。这里的老人们说,每一处老房子,每一条胡同,都是有故事的。
面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,跋山水库管理中心密切关注沂水县旱情发展变化,积极推动渠道清淤治理,疏通干渠堵塞,确保沂水县农业生产灌溉“生命线”的畅通无阻,筑牢防汛抗旱的水安全屏障,全力以赴抗旱“双保”。
济宁市财政局在日常培训的基础上,推出“线上+线下”专题债券知识培训,“线上”开通网上专题培训,邀请山东财经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专家教授讲授政府债券发行、资金使用管理及绩效评价等业务知识,济宁市县项目单位财务人员近 500 余人参加了培训。“线下”举办全市财政暨投融资业务专题培训班,采用视频会议形式,济宁市设主会场,济宁各县市区(功能区)设分会场,培训学员 300 余人,相关学时也同步计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时。同时,组织实地观摩相关债券项目,进一步提升实际工作水平。
而周口市黄泛区农场场部历史文化街区,则是依托黄泛区农场场史馆打造的。这里现在保存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场部建筑,以及大量实物展品,如垦荒队员的笔记本、奖状、书籍及不同时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,也有许多音像资料。此外,这里还有拖拉机、吉普车、小轿车等不同时期的农业机械和交通工具。
位于周口市淮阳区老纱厂的淮阳中学旧址,是周口市老淮中(淮阳中学)历史文化旧址。始建于1903年的淮阳中学,曾于1953年—1969年,在淮阳纱厂所在地办学,这里现存具有历史时代风格的教室建筑大约60间。
“这里很有年代感,淮阳中学曾在这里办学17年之久,留存了一代人的记忆,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教育的发展。”淮阳中学教师李涛介绍说。
据了解,目前,我省各地已经被遴选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市、区、县,基本上都制定出台了相关保护举措。其中,记者在周口市采访时看到,相关施工单位正对街区内的老旧建筑和厂房进行专业的保护修缮。
此外,周口市还提出,要有序推进老街道、历史建筑、风土建筑、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,有效串联特色风貌簇群与核心文化设施,真正使历史文化街区亮起来、文化遗产活起来、群众获得感强起来。
“留住历史,就是留住文化。将来我们这一代人不在了,谁把历史的故事讲给后人听呢?”坐在门前的老树下,周口市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指着眼前的古建筑群说,“就靠它们了。”
□本报记者 方化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玉坤
来源:《 河南日报 》配资资讯宝app
发布于:河南省